【政策科普】安置残疾人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全解析:企业降本与公益双赢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3-18 浏览量:111次

一、政策背景与意义
为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促进残疾人就业,我国自2016年起实施《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》,对符合条件的安置残疾人企业实行增值税“即征即退”政策。该政策通过税收杠杆减轻企业负担,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、企业降本增效、社会公益提升的“三方共赢”。截至2023年,全国已有超15万家企业享受该政策,累计退税金额超千亿元。

 

二、政策核心内容

1. 退税标准与计算方式

退税基数:按企业所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/人/月计算。
示例:某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为2420元/月,每安置1名残疾人,月退税额=2420×4=9680元,年最高退税额达11.6万元/人

叠加效应:安置人数越多,退税额呈倍数增长。例如,某深圳企业安置50名残疾人(当地最低工资2360元),年退税额=50×2360×4×12=566.4万元

2. 适用企业范围

生产制造类50%以上收入来自货物销售、加工修理修配劳务。

现代服务/生活服务类:包括信息技术、物流、教育、医疗等(不含文体娱乐行业)。

特殊机构:盲人按摩机构安置残疾人比例≥25%且人数≥5人即可申请。

 

三、企业申请必备条件

条件分类

具体要求

用工规范

① 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,缴纳五险一金;
② 通过银行发放工资,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。

安置比例

普通企业:残疾人占比≥25%且人数≥10人;
盲人按摩机构:残疾人占比≥25%且人数≥5人。

经营合规

① 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B级;
② 无虚报安置、伪造工资记录等违法行为。

 

四、退税操作全流程指南

Step 1 材料准备

残疾人《残疾证》或《残疾军人证》复印件;

劳动合同、社保缴纳凭证、工资银行流水;

企业安置残疾人比例计算表(需盖公章)。

Step 2 申报途径

线上申报:登录电子税务局,进入“残疾人就业增值税即征即退”模块提交资料;

线下办理:携带材料至办税服务厅窗口申报。

Step 3 审核与退税

税务机关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;

退税款直接返还至企业账户,可优先用于残疾人福利、技术升级或补充现金流

 

五、风险提示与合规建议

1三大红线不可触

虚构残疾人就业信息或“挂名不实际用工”;

工资未达最低标准或通过现金发放;

企业纳税信用等级降至C/D级后仍申请退税。

2、动态管理建议

每季度核查残疾人就业稳定性,留存工资发放、考勤记录;

关注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(直接影响退税额);

定期登录税务局系统查询纳税信用评级。

 

六、政策延伸价值与成功案例

1. 社会效益与品牌增值

企业可获政府颁发的助残爱心企业”称号,提升品牌公信力;

符合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评价标准,吸引社会责任投资者关注。

2. 典型案例参考

海南某建材公司3年累计退税1137万元,用于研发环保建材,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,年营收增长200%;

上海某科技企业:安置30名残疾人从事数据标注,年退税额348万元,同步享受残疾人岗位补贴,综合降本率达40%。

 

七、政策常见疑问解答

Q1:兼职或实习的残疾人能否计入安置人数?
→ 否,需签订全日制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。

Q2:退税款是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?
→ 是,需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,但可同步享受残疾人工资100%加计扣除优惠。

Q3:跨地区经营企业如何申请?
→ 按残疾人实际用工所在地的工资标准计算退税,由主管税务机关统一审核。

 

结语
安置残疾人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既是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,也是中小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。企业需在合规用工的基础上,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合理规划岗位(如文员、质检、客服等适配岗位),主动对接残联、福利机构定向招聘,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。建议收藏本文并转发至企业管理层,或咨询专业财税机构定制落地方案。

(政策依据:财税〔2016〕52号、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8号)

 

 

联系我们:

电话:蒋老师:188-8418-4743